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回复: 0

临沂同志交友兰山同志罗庄同志他做了一款游戏讲述同性恋的一生

[复制链接]

2298

主题

0

回帖

6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934
发表于 2025-8-26 1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款描摹男同性恋生命经历的严肃游戏有着9个不同的结局,最好的一个是主角凌浩安然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成功出柜,和一个玉树临风、志愿科普艾滋病知识的三甲医院医生在国外登记结婚,其他结局包括骗婚、接受扭转治疗后出家等。

游戏的设计者黄高乐是一名同性恋者,初中、高中、大学时,均在学校出柜;大学期间,他在疾控中心做志愿者,接受到很多正向的引导;在向父母出柜后,也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设计游戏剧情时,他采用了一种学术思路,在阅读了大量社会学著作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把自己或朋友的真实经历以及国内关于同性恋的新闻内容植入到游戏中。

黄高乐希望在粉红经济盛行的今天,除了众多消费主义的作品,还有圈内人对“同志”生活做真实记录,满足非LGBT人群(即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的好奇、去除偏见。这款游戏自去年10月上线所有结局以来,玩家已超过两百万人次。

以下是黄高乐的口述:

“如果受众集中在群体内部,就失去了科普的意义”

我最早萌生做这款游戏的想法,是在2016年暑假,当时看了一部台湾地区的电视剧叫《孽子》,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同性恋者的生存状况。

这部剧是2003年的,故事很虐,在华人圈算是比较超前,在那之前,大陆地区也有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近些年,我们的作品大多是消费主义、腐女向的,这些作品对推动平权有着重要意义,但我觉得,在群体内部,也应该有人真实地记录这个时代下“同志”们的生活。

后来我又读了李银河老师的《同性恋亚文化》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魏伟老师对成都“飘飘”(注:成都人对同性恋的一种称呼)的研究。他们的记录非常全面,但那是大约二十年前、十年前的记录。李银河老师记录的年代,交友通过公厕,魏伟老师记录的年代,交友通过同志浴室,而现在更多通过手机软件。我觉得应该把时间线再往后推十年。

去年3月,我花两天时间做了一个纯文字的小样,叫《一个基佬的一生》。一位独立游戏界的前辈体验后,建议我做成一款正式的游戏。

这位前辈是一个直男,对他而言,游戏的信息量是扑面而来的。比如,他之前认为是同性恋群体自身比较乱,不想要固定的关系,但他玩过游戏后发现,是因为“同志”在一起的阻力很大,他们的恋情没有被主流接纳,所以感情会更加脆弱。

再比如,他觉得只要真心相爱,国家允不允许结婚都无所谓,但玩过游戏后发现,婚姻能够对伴侣的利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可以使伴侣在买房、摇号等时候获得一定福利,“同志”不能结婚,就没有办法享受婚姻带来的保护与福利,这也是一种隐性的歧视。

那个小样是一个黑色幽默的作品,充满各种匪夷所思的发展,没有一个好结局。正式做的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为一款科普性质的、娱乐元素比较少的游戏,希望能够给这个群体里的青少年玩,所以对情爱的元素大多一笔带过,更多去呈现人文的内核,即一个同性恋是怎么生活的,他的家庭、工作和社交是怎样的。

我们还讨论过要不要把受众缩得很小,集中在LGBT群体内部,后来觉得这样就失去了科普的意义,因为最需要了解这个圈子的是主流社会。

在设计游戏时,我看了大量的专著和研究报告,他们就像我的一个免责声明,如果有人来撕,可以说这是某某学者或某某机构研究过的。比如在出柜的章节,我参考的主要是王晴锋老师的《同性恋研究:历史、经验与理论》,里面讲了父母的反应分为否认、愤怒、商讨条件、抑郁和重融五个阶段,这些在游戏中基本都有体现。里面的小贴士也是书中给出的经验,比如出柜应该先和女性平辈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9-15 02:56 , Processed in 0.1110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