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回复: 0

临沂同志兰山同志罗庄同志写在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感受

[复制链接]

2250

主题

0

回帖

679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790
发表于 2025-8-23 08: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82年确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已经整整36年了,36年来,全球医学科学家一直不懈努力的在攻克这个疾病,然而时至今日,艾滋病依旧在不断肆虐,而且“与时俱进”的在向我们展露出更多的挑战。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这么多年来,深深感到一些严峻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艾滋病毒变异。艾滋病毒极易变异,这也是艾滋病毒疫苗难以研制的主要原因。然而,现今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耐药毒株的出现。众所周知,耐药结核病已经成为结核病防治中最大的问题,一旦艾滋病也像结核病一样大面积出现耐药艾滋病,那将是艾滋病治疗最大的危机。

2.性传播的难以控制。性行为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可以分为三类:卖淫嫖娼属于法律和道德都不允许的;夫妻配偶之间的性行为是法律保护、道德认可的行为;而婚外非商业性行为,比如一夜情、约炮等就属于道德不认可,但法律不禁止的。因此,性行为就天生的具有原始欲望和“隐蔽加隐私”的特点,相当一部分性行为就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灰色空间里。2017年全国新报告的3万多病例里95%都是通过性传播感染。当艾滋病通过这种隐蔽的途径传播时,法律无法介入,任何公开的防治措施也难以介入,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3.安全套使用率低。在我们大多数人意识里,还是把安全套作为一个避孕的工具。不管是现实里还是影视剧里,如果一个女孩和一个陌生男孩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后,她第一反应肯定是担心怀孕而不是担心患病,可见国人对于性传播疾病的淡薄意识,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更认为男性之间不可能怀孕,安全套没有意义。实际上只要稍稍动动脑子就能想到:对于女孩子来说,就算怀孕,还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安全处置不留后患,但如果因此感染艾滋病,那这一生都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可能,孰轻孰重一眼便知。所以,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是保护自己和别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4.感染人群多样化。我们传统观念认为,只有三类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即男男性行为者、暗娼和吸毒者。但时至今日,艾滋病传播群体早已扩散到各阶层、各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除了那三种群体外,青年学生、中老年人、流动人群、医生、警察、公务员等等都有艾滋病患者。尤其让人担心的是感染者年龄的高龄化和低龄化发展,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感染率快速增加,去年重庆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例中,中老年人群超过了一半,更难的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老年感染者对感染艾滋病持无所谓态度,依旧会继续嫖娼,继续不使用安全措施。所以感染人群多样化也对我们干预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5.新型毒品的泛滥。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相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具有合成简便、价格低廉、致兴奋作用强、无戒断反应等特点,青少年获取更容易。从新型毒品本身和服用方式而言是不会感染艾滋病,但新型毒品最大的特点在于致兴奋,尤其是性兴奋,多数年轻人吸食后会出现性行为,群交、滥交等就往往会因为新型毒品的作用而发生,而艾滋病毒就会通过性行为快速传播。所以新型毒品传播艾滋病的方式还是性传播。

6.网络时代的交友更加便捷。网络和毒品是艾滋病经性传播的两大催化剂,网络时代手机交友使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便捷,两个相隔千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通过一个交友APP在短短数小时内从认识到上床,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可以快得让人无法想象。正因为如此,性行为的发生也如同家常便饭一样普通。走在繁华大街,打开手机就会看见很多WI-FI名称,这些名字直接就是招嫖电话——卖淫嫖娼都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最大的便利,何况约炮等。

7.知行不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具有很高的学历,也完全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方法。然而在实际中却没有保护自己。很多人在欲火焚身那一刻选择了侥幸的赌,赌感染几率。之前我一个同学对我说其实性传播感染几率并不高。我当时就告诉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感染几率高低只是大样本的调查结果,是用于公共卫生策略制定,但对于个体而言,哪怕感染几率只有0.0001%,一旦感染上就是100%。绝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赌这个几率。不过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明知危害却还是选择去赌,结果后悔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9-14 11:03 , Processed in 0.3315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